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碩士] 請多給你身邊研究生朋友鼓勵而非嘲諷


近日常被朋友問:「你到底可否準時畢業啊?」、「論文到底生出來了沒啊?」各種冷嘲熱諷、各種言語之酸。決定打下這篇文章,真的很想替研究生發聲很久,此篇以研讀資訊一年半的我所撰:

一篇論文的完成,不如說是一個Work,最重要的是方向(轉述自以前我咨詢中央大學資工系張貴雲教授所言),也就是方法的創新與否、效率/效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而這方向會改變嗎?答案是非常容易改變,甚至是砍掉重練。在清大常聽到朋友被教授指派某Work,但後來竟發現行不通(因教授沒想清楚),於是直接換方向重做,但如今已是碩二下。最恐怖的是,指導教授不一定會指派你方向,假如是一位無發表過論文的碩士生提的想法,可能光是可行性(Feasibility)這一塊就卡關。

就我的經驗,完成一個Work的階段大概分為:調查(Survey)-提出欲解決問題(Motivation)-方法(Methodology)-實作(Implementation)-提出實驗數據(Experiment/Result)。而每個階段所必需花的時間絕非一天、兩天,尤其是方法(Methodology)階段,是花上無數的時間與同儕、指導教授的討論,甚至可能是參加許多研討會,與許多學者交流所激盪出的想法,絕非一蹴可成。而想出方法之後必然要實作,以我為例:要使用公認具有信服力Open的Dataset,得要使用Command Line,但竟然發現Mac OS的Terminal是Unix Commands而非Linux,必須找尋其他方式使其可運作。除此之外,各種程式語言所擅長的事情不同,例如MatLAB擅長矩陣運算,但大學資工系的我之前完全沒學過,必須自己從頭摸到尾。而我還沒開始進到實作的部分,遇到的問題已多到難以計數。

一個方法的好壞往往取決於它的結果,許多人到了實驗數據階段卻發現自己的數據非常之差。這時候該怎麼辦?想辦法改進方法,但真的可以改進嗎?重想一個方法,再花另外一年?許多不確定性充斥著。

最後,有一點要說清楚:碩士可以念四年。沒有人說一定要兩年畢業。當然,大家都努力著希望可以發表出讓教授認可、有品質的論文,只是要花多少時間,真的沒有人知道。當然,你身邊可能有由不負責任的教授,隨便簽名而畢業的碩士朋友,但至少我的教授不是。

結論,請多給你的研究生(碩士、博士)朋友多一點鼓勵。他/她可能已被指導教授、實驗室學長姐電過了。而你的冷嘲熱諷、背後說壞話不會使你更有人緣,更不會帶給這社會任何益處。無論動機為何,他們已付諸行動,考上研究所,並且努力想做出研究成果拼畢業,請多點正面力量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