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試前的準備 (不區分中英文面試)
☛ 最重要!仔細讀通工作職位要求描述 (最基本的,卻竟是最多人沒完成的):
你是否海投了工作職位呢?海投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收到面試通知又想拿Offer,最基本的就是請務必仔細閱讀職位要求 (Job Description,以下稱 "JD")。
當公司有了預算給部門空缺 (Headcount),HR就會請部門負責人提供該職位的職位要求文案 (JD),該文案通常會分為兩部分:職位責任 (Responsibilties) 與職位要求 (Requirement),詳讀去制定面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譬如說文案特別強調資料分析的能力,則在面試相對應回答時,如果談及成功案例,可以優先把資料分析相關的成功案例分享給面試官。
☛ 面試目的明確:
在談【英文面試過程】前,請先釐清面試的目的:面試就是要盡力讓面試官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
☛ 面試官已經知道候選人基礎信息:
☛ 面試官已經知道候選人基礎信息:
候選人會被HR請去面試,基本上已經進行過一個動作:請面試官審核過履歷表。所以面試官其實已經了解候選人的基礎訊息 (學經歷) ,任何問題回答不應該冗長 (其實面試官遇到過於冗長的答案大概也放空了)
☛ 面試前,盡全力去了解面試官的背景:
為什麼這很重要?如前所述,面試的目的就是讓面試官留下正面的深刻印象。面試策略上如果談及讓面試官感同身受的一段經歷或分享,難道不加分?其實我幾年前面試階段,也都是盡力去得到面試官的背景訊息,並在面試過程中把自我介紹加入些面試官可能感興趣的元素,可能多少提升了拿到Offer的機會。(譬如知道面試官有軟體敏捷開發的經驗,則可分享些這方面的成功案例,讓對方眼睛為之一亮)
如何獲取到面試官的訊息?我分享下幾種方式:
✔ 主動詢問HR面試官的背景、面試官具體會聊與在乎哪些話題、面試官為何看上自己:
HR的角色不只是找候選人,其實也擔任了候選人與面試官的橋樑。基本上HR也非常希望能夠招聘到人把業績做起來,所以我個人的經驗所遇到的HR都會願意去分享能分享的訊息。
✔ 人肉搜索從職場社交軟體上找 (LinkedIn):
台灣現在越來越流行使用美國職場社交巨頭 LinkedIn,可在上面試著搜尋公司名稱、部門、職位職稱,嘗試去找到可能的面試官是誰,定制化自己的面試策略。
LinkedIn官方平台:https://www.linkedin.com/
如果是在中國大陸工作並且即將進行面試,可以使用脈脈 (Maimai)。它是在中國大陸最大的職場社交軟體。
脈脈官方平台:https://maimai.cn/
✔ 運用自己的社交圈人脈:就是盡力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獲取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是否能夠得到些有用的資訊,幫助在面試策略上有所調整。
二、英文面試準備 (根據公司定制化準備!)
☛ 本篇文章希望教同學釣魚,而不是把魚直接給同學。接下來的內容,除了把通用型的問題剖析一遍,也把大致面試中會遇到的面試種類彙整出來,幫助同學見招拆招。
其實網路上是有分享面試經驗的平台,例如:Glassdoor,加入會員後搜尋公司名稱,把篩選條件輸入完成,即可查閱相關的面試經驗與問過的問題。該平台上甚至有不少熱心的網友會把問題的答案見解分享於此,除此之外也可以大概理解該公司提供的職位薪水。
Glassdoor官方平台:https://www.glassdoor.com/index.htm
一個原則:面談中觀察面試官在乎的話題,根據他所在乎的話題,調整自我去應付他。
此外,分享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針對面試前後過程中,該如何準備的相關介紹文件:
https://www.cmu.edu/career/documents/quick-tips/interviewing.pdf
另外,要注意自己面試職位的等級。如果是比較 entry level,肯定對於領導能力的問題會相對較少。如果是面試比較 senior,甚至是負責整個部門或更多,那麼對於策略與判斷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的要求肯定更高。再次提醒,好好詳細閱讀職位要求!
☛ 常見英文面試問題
✔ "Tell me a little about yourself." (讓我了解你一些。)
其實可以發現到此類問題其實可以給自己一個整合的思路。當回答此問題時,面試官通常已經有透過書面的簡歷理解了候選人。所以在此階段可以讓面試官了解更多關於自己經歷的「故事原因」,進而去打動面試官,說服面試官自己是此崗位的唯一最佳人選。
譬如說假設我今天是面試一個國際業務,假設我有三個工作經歷,第一個並非國際業務,第二與第三個是,則面試官理當會對第一個到第二個工作的轉折產生不少興趣,要用怎樣的描述方式去告知面試官自己克服了「適應不同市場」進而增進了「適應能力」,又或者是這三個工作的販售商品可能並不是同一類,自己是否為了新工作去進修英文或者考進了專業能力的證照等等之類的,這些都是可以讓面試官理解到自己是一個願意為了新的挑戰而去改變,而且適應能力很強的人。
其實網路上是有分享面試經驗的平台,例如:Glassdoor,加入會員後搜尋公司名稱,把篩選條件輸入完成,即可查閱相關的面試經驗與問過的問題。該平台上甚至有不少熱心的網友會把問題的答案見解分享於此,除此之外也可以大概理解該公司提供的職位薪水。
Glassdoor官方平台:https://www.glassdoor.com/index.htm
一個原則:面談中觀察面試官在乎的話題,根據他所在乎的話題,調整自我去應付他。
此外,分享下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針對面試前後過程中,該如何準備的相關介紹文件:
https://www.cmu.edu/career/documents/quick-tips/interviewing.pdf
另外,要注意自己面試職位的等級。如果是比較 entry level,肯定對於領導能力的問題會相對較少。如果是面試比較 senior,甚至是負責整個部門或更多,那麼對於策略與判斷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的要求肯定更高。再次提醒,好好詳細閱讀職位要求!
☛ 常見英文面試問題
✔ "Tell me a little about yourself." (讓我了解你一些。)
✔ "What are your biggest weakness?" (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 "What are your biggest strengths?" (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five years?" (五年後你覺得自己在哪裡?)
✔ "What are your biggest strengths?" (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five years?" (五年後你覺得自己在哪裡?)
✔ "Out of all candidates, why should we hire you?" (在所有候選人當中,為何我們要雇用你?)
其實可以發現到此類問題其實可以給自己一個整合的思路。當回答此問題時,面試官通常已經有透過書面的簡歷理解了候選人。所以在此階段可以讓面試官了解更多關於自己經歷的「故事原因」,進而去打動面試官,說服面試官自己是此崗位的唯一最佳人選。
譬如說假設我今天是面試一個國際業務,假設我有三個工作經歷,第一個並非國際業務,第二與第三個是,則面試官理當會對第一個到第二個工作的轉折產生不少興趣,要用怎樣的描述方式去告知面試官自己克服了「適應不同市場」進而增進了「適應能力」,又或者是這三個工作的販售商品可能並不是同一類,自己是否為了新工作去進修英文或者考進了專業能力的證照等等之類的,這些都是可以讓面試官理解到自己是一個願意為了新的挑戰而去改變,而且適應能力很強的人。
☛ 驗證履歷表之問題類別 (Credential Verification Questions = Resume Verification Questions)
✔ What is your GPA? (你學校的GPA如何?)
✔ How long were you at company A? (你在那間公司待了多久?)
這類問題只是要驗證簡歷與本人的經歷是相符合的,世風日下真的不少人會偽造簡歷,所以一些簡單的驗證問題照實回答即可。
☛ Experience Verification Questions (經驗驗證問題)
✔ What were your responsibilities? (你當時負責的內容是什麼?)
如果是說是非常希望能到一份工作,一份簡歷是會為了這份工作而去定制化內容,進而投遞到該公司的。因為面試官通常會依照簡歷內容,問過一輪比較重要的幾段經歷進行交流。
所以一定要把工作職位要求讀得很清楚,進而去優化自己的簡歷,讓簡歷與職位要求的相關度達到最高。並且在面試過程中注意面試官在乎的是哪些部分。譬如說假設今天我是面試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負責國際市場,那麼面試官除了基礎的產品經理能力之外,非常可能會詢問如何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相關之問題,那麼在回答過程中就可以常識側重這塊,看看面試官的反應。如果對方不是很在乎,在慢慢轉移話題。
我的理解,面試就是一場心理戰,候選人不斷嘗試去搞清楚面試官想要怎樣的人,然後盡力去符合他的要求。
所以一定要把工作職位要求讀得很清楚,進而去優化自己的簡歷,讓簡歷與職位要求的相關度達到最高。並且在面試過程中注意面試官在乎的是哪些部分。譬如說假設今天我是面試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負責國際市場,那麼面試官除了基礎的產品經理能力之外,非常可能會詢問如何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相關之問題,那麼在回答過程中就可以常識側重這塊,看看面試官的反應。如果對方不是很在乎,在慢慢轉移話題。
我的理解,面試就是一場心理戰,候選人不斷嘗試去搞清楚面試官想要怎樣的人,然後盡力去符合他的要求。
☛ Opinion Questions (意見問題)
✔ 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 (在那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 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其實回答起來很棘手,因為沒有標準答案。面試官其實會從這些問題的回答去看候選人的價值觀與公司理念是否吻合,以及所有面向。
假設我今天面試的是 Airbnb 公司,被面試官問及:"你公司內的競爭項目負責人負責的項目數據跌了不少,你會怎麼做?"。首先我會根據我之前所理解過的 Airbnb 公司文化,知道說這間公司是非常在乎同事間的互助,不計較報酬。此外,也得尊重同事之間的情況。所以我的回答會是:「基於公司文化的互助與尊重彼此原則,我會依照公司當時的北極星指標告知其數據下跌可能會是哪些原因,並且提供建議的相關解決方式。除此之外,也表達自己之前對於該項目有些經驗,假設為何有需要討論,都非常樂意協助的。畢竟KPI是要大家共同達標的。」
藉由以上的回答,傳遞給面試官自己是「願意互助」、「願意互相尊重」的人選,非常符合公司價值觀。總之在面試前肯定要理解公司的價值觀吧?官方網站、LinkedIn都必須要熟讀。
☛ Behavioral Questions (行為問題)
✔ Can you give a specific example of how you did that? (可以告訴我當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嗎?)
✔ What are the steps you followed to deliver that result? (你是遵循什麼步驟去完成這個結果?)
這類問題有非常多,網路上都找得到題庫。
如何卡內基梅隆大學所言,這類問題的回答問題通則就是 STAR 法則,簡要說明下:
Situation (情況):當時在工作中所遭遇的情況為何?
Task (任務):明確說出任務為何?譬如說老闆要求要提升月度業績10%。
Action (行動):明確回答判斷要做哪些事情 (Why & How)
Result (結果):執行完成後的結果是否達標?如果達標後來如何?如果沒達標後來如何補救?
用這樣簡單的通則,基本上會比較好對付此類問題。
通常HR會官方告知請耐心等待,會有後續聯繫。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後續候選人相對積極詢問,表達強烈加入公司意願,即便是可能已經被放棄的候選人,有可能有機會可以繼續往下一個階段喔。譬如說原本考慮的候選人選擇了其他家公司的情況。
所以假設是非常想要加入的公司,一週沒有消息,建議可以嘗試聯繫HR或甚至是有留下聯繫方式的面試官,表達自己想確認目前的情況為何,若有機會順便表達自己的意願。
但如果真的失敗了,不要灰心。因為面試是一個雙方選擇的過程,但必須要去理解自己為什麼失敗,以便在下一場面試可以表現得更好。很少很少人可以拿到所有公司的 offer 的,大家都會失敗,千萬不要灰心!
--
如何卡內基梅隆大學所言,這類問題的回答問題通則就是 STAR 法則,簡要說明下:
Situation (情況):當時在工作中所遭遇的情況為何?
Task (任務):明確說出任務為何?譬如說老闆要求要提升月度業績10%。
Action (行動):明確回答判斷要做哪些事情 (Why & How)
Result (結果):執行完成後的結果是否達標?如果達標後來如何?如果沒達標後來如何補救?
用這樣簡單的通則,基本上會比較好對付此類問題。
三、英文面試後
所以假設是非常想要加入的公司,一週沒有消息,建議可以嘗試聯繫HR或甚至是有留下聯繫方式的面試官,表達自己想確認目前的情況為何,若有機會順便表達自己的意願。
但如果真的失敗了,不要灰心。因為面試是一個雙方選擇的過程,但必須要去理解自己為什麼失敗,以便在下一場面試可以表現得更好。很少很少人可以拿到所有公司的 offer 的,大家都會失敗,千萬不要灰心!
--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